《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公報 2024》11月6日發布
《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公報 2024》發布:11月6日,自然資源部在2024東亞海大會暨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式上發布了該公報。這是我國首次以公報形式全面反映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內容包含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實踐、制度、國土空間自然生態評價、生態保護修復行動和綠色地球中國貢獻 5 個部分,展現了生態保護修復的成效以及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
《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公報 2024》主要內容如下:
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實踐:
發展歷程:回顧了新中國成立 75 年以來生態治理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不同階段我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特點和重點轉變。
進展成效:展示了 2018 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來,我國在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生態系統質量的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加強等。
未來愿景:描繪了新時期黨中央關于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如守住自然生態安全底線、穩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及重要生態廊道保護建設等。到 2035 年,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保持在 315 萬平方千米以上,自然保護地陸域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不低于 18%,國家公園體系基本建成等。
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制度:
法制方面: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法律法規逐步健全,一系列相關法律如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等相繼實施,為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策方面:政策制度持續完善,不斷推出有利于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激勵和引導各方積極參與。
規劃方面:規劃體系基本構建,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劃和布局。
標準方面:技術標準有序建立,使得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了明確的技術規范和標準,提高了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國土空間自然生態評價:
自然生態背景狀況:發布了大氣水、地表水、海水、成土母巖(質)、土壤、氣溫等自然生態背景狀況。
自然生態分類評價:對林地、草地、濕地、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特征進行了分析和評價。
自然生態分區評價:指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石漠化、凍融型土地退化、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土地損毀、海洋生態災害等生態風險狀況,以及陸域生態基礎分區、近海生態分區及特征,為科學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了基礎支撐。
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行動:
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采取了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優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開展重要生態空間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強化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加強自然生態監管和執法督察等全鏈條管理措施。
實施生態修復重大行動: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全要素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發布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打好 “三北” 工程攻堅戰等重大行動的重要進展。
開展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包括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國土綠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生態災害防治等專項行動的重要進展。
綠色地球中國貢獻:
履行國際責任:中國堅持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防治荒漠化、濕地等公約,響應 “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 等行動計劃,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推進共建綠色 “一帶一路” 與海洋命運共同體,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中國生態修復治理模式:提煉形成了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的‘中國山水工程’系統修復治理模式”“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中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模式”“中國土地退化治理塞罕壩機械林場模式” 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修復治理模式,為全球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以上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公報 2024》11月6日發布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153045535@qq.com;
本文地址:http://www.yadijia.com/news/5029.html